各教学院部(科研机构)、各职能部门、各教辅单位:
学校体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鲁政办字〔2021〕136号)的文件要求,构建与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建设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育人功能,打造“全员参与、特色发展、共同提高”的体育文化,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实施原则
——学生成长为中心。以促进学生成长为中心,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体系,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优化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和体育赛事组织,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全员参与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员参与,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文化节,构建覆盖全校的体育竞赛体系。强化体育组织建设,实现体育组织参与全覆盖。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激发育人动力,使学校体育同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建设要求相适应,同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需求相契合,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
——特色发展为路径。凝练特色体育文化精神,建设山东财经大学特色体育文化品牌。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整合优势资源,鼓励学院、班级、社团特色发展,形成“一院一品”的体育发展新局面。
3.主要目标。健全体育育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课外体育活动,完善体育竞赛体系,激发体育社团活力,优化体育资源保障,切实发挥体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具有健康体魄,拥有家国情怀、具备高尚品格、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时代新人。到2025年,基本建成多元化、现代化、高质量的体育工作体系,学生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100%,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秀率位列省属高校前列。
二、全面加强体育工作
4.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行教考分离,以教会学生多少作为考核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指标,由项目组实施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体育教师职务评聘和绩效工资发放等的重要依据。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升体育教学研究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积极申报国家和山东省教学成果奖。试点实施体育课运动负荷监控,并逐步推广。建立学校督导、学院实施、班级反馈的教学督查机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制度。(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亚新注册、各学院)
5.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严格落实有关体育课程开设的刚性要求,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为全校1-4年级学生开设体育必修课,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健身知识。探索尝试为研究生开设公共体育课,成绩纳入学业管理。加强体育课程教材建设,编写出版适合学校体育特色的校本教材。强化基础项目和特色项目课程建设,挖掘整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增加棋类、舞龙舞狮等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开发线上线下多元化课程,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形成“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必修+选修”的体育课程体系。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亚新注册、各学院)
6.强化课外体育活动。健全课外体育活动制度,实行课外体育活动信息化监控,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给予激励,对参与体育锻炼不足的学生提出预警。组织多样化、个性化课外体育活动,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早操、课间操、午间锻炼、课外活动、晚间锻炼等不同时段的各类体育活动。建设智慧化体育场馆信息系统,改进服务方式,增加开放时间,提高场馆利用率。将社团指导纳入拓展培养计划,实施体育课后作业制度,鼓励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锻炼时间,保障每天锻炼1小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责任单位:学生处、团委、亚新注册、各学院)
7.完善体育竞赛体系。完善学校、校区、学院、班级四级体育竞赛体系,将体育竞赛办到学生的身边。每年举办一次学校全民运动会,持续办好学校体育文化节,将其打造成为品牌体育赛事。鼓励学院、社团积极开展体育赛事活动,推动班级竞赛常态化。积极做好普通学生运动队的训练与参赛工作,建设多支普通学生运动队,武术、羽毛球、游泳、篮球、网球、跳绳、乒乓球等项目保持省内前列,力争全国一流。(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亚新注册、各学院)
8.激发体育社团活力。大力增加体育社团种类和数量,建设完善校、院两级体育社团组织。校团委负责学校体育社团建设与管理,各学院负责院级体育社团建设与管理,亚新注册负责专业指导和场地设施保障。进一步发挥学校体育社团联盟引领作用,亚新注册为社团配备1名以上指导教师,积极落实社团活动场地并提供部分经费支持,激发各类体育社团活动热情,鼓励各类体育社团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的骨干作用,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责任单位:团委、亚新注册、各学院)
9.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7〕6 号),严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运动训练规律,健全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系。完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办法,提高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质量。妥善处理学训矛盾,提高运动员学业水平。充分发挥运动队在校内群体活动和竞赛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与竞赛,提高竞技水平,男子排球队保持全国一流,乒乓球队力争全国一流,女子排球队和男子足球队力争进入全省前列。(责任单位:教务处、亚新注册)
10.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建设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加强测试场地建设与维护保养,配备先进体质测试设备,改革测试组织方式,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自主性、便捷性、常态化。构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科学组织《标准》测试与成绩管理工作,每年发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报告,及时向学校、学院、学生反馈测试结果。学生修业年限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不予毕业。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学生毕业时,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或《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责任单位:教务处、亚新注册、各学院)
11.强化学生体育评价奖励。注重体育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优化评价方法,建立课外体育锻炼评价制度,形成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成绩达到优秀者,可获得体育奖学分1分,原则上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评奖,特殊奖项除外。建立学生体育荣誉体系,设立体育之星奖、运动达人奖、体测优秀奖、体育特色班级奖等。将体育贡献纳入山东财经大学校长奖、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评选工作。(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团委、亚新注册、各学院)
12.营造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培育“健康财大、健康中国”的文化理念,以体育课堂为主渠道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以课外活动、学术讲座、体育竞赛为阵地,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以体育文化节建设为平台,做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积极承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开展奥运冠军、国家队、知名俱乐部运动队进校园活动,多途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增强学生体质、激发运动兴趣、养成健身习惯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体育意识和行为。完善校园体育设施,形成“我运动、我快乐”的校园体育文化。(责任单位:党校办、宣传部、团委、亚新注册、各学院)
三、优化体育教育资源
13.加快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计划,通过专聘、兼聘、返聘等方式,加快引进体育师资,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卓越的体育教师队伍。设立专职教练员岗位,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练员岗位评价。针对体育教师工作规律和我校实际情况,科学分类设置体育教师、教练员职务晋升申报条件,畅通体育教师、教练员成长发展渠道。(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务处、亚新注册)
14.强化体育工作经费保障。根据学校体育工作需要,足额保障体育活动经费。加大体育工作经费筹措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体育发展,多渠道保障体育经费。保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活动指导、体育社团指导和竞赛组织计入工作量。保障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学生代表队专项经费。保障体育场馆维修经费预算,维护体育场馆安全运行。各学院应足额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经费。提升体育经费使用效益,强化预算绩效考核。(责任单位:财务处、合作发展处、亚新注册、各学院)
15.统筹体育场馆建设维护。统筹安排燕山校区、舜耕校区体育场馆维修与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圣井校区体育场馆设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要求,加快体育场馆设施修缮和器材设备配备。实施体育场馆物业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责任单位:财务处、基建处、总务处、圣井校区管理办公室、亚新注册)
16.搭建智慧体育管理平台。实现体育课教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课外体育活动参与、课外体育指导、体育竞赛组织、体育场馆服务等智能化监控,尽快实现体育场馆预约、人脸识别出入、场馆信息全时发布等功能。(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总务处、团委、网络信息中心、亚新注册、各学院)
四、积极强化组织管理
17.完善体育工作机制保障。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建立体育工作委员会例会制度、体育工作信息公开制度、体育年报制度、体育工作评优制度、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学生体育奖励制度等,为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安全管理处、团委、研究生院、校医院、亚新注册、各学院)
18.健全体育教师指导制度。建立健全体育教师指导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制度,根据各培养单位和社团体育工作开展需要,配备体育指导教师,实现“一院一指导”“一社一指导”,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工作中的专业指导作用。(责任单位:团委、亚新注册、各学院)
19.加强体育工作考核激励。建立科学的评估督导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考核激励,制定体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对班级、学院、社团体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定期评选体育优秀班级、优秀社团和优秀学院。实施年度体育工作考核结果公示制度,加强评价结果使用,将评价结果纳入学院年度考核。(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团委、研究生院、亚新注册、各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
2021年12月28日